夏日炎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杯冰爽的奶茶
是很多人的快乐和解暑良方
然而↓
一直以来,网络上流传着“奶茶就是奶精做的”“奶茶反式脂肪酸爆表”“奶茶里的‘珍珠’是塑料做的”等关于奶茶的各种流言,更有人高喊出“珍爱生命,远离奶茶”的口号,那么,这些传言究竟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谣言?今天笔者来为大家揭开奶茶的4个真相。
01
流言:奶茶是奶精做的,奶精=反式脂肪酸?
分析:奶精≠反式脂肪酸。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奶茶和奶精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人一听到“奶茶”就会想到“奶精”,进而还会想到“反式脂肪酸”。有人说:“奶茶都是奶精做的,反式脂肪酸爆表,喝不得!”
奶茶里的奶可能是牛奶、淡奶、奶精(植脂末)、植脂奶,奶精的主要成分是植脂末,它是一种在食品生产中用来替代牛奶的合法物质,而且奶精≠反式脂肪。奶精中可能会存在反式脂肪酸,但随着原料和生产工艺的改良,现在很多奶精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一杯奶茶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一般都远低于安全线,所以偶尔喝点奶茶反式脂肪酸也不会超标。
另外,经常喝速溶奶茶的小伙伴也不用太担心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虽然很多速溶奶茶配料表第一位就是植脂末(奶精),但营养成分表会标注“反式脂肪酸为0克”。虽然这并不能代表它没有反式脂肪酸,但至少可以说明这款奶茶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为<0.3克/100克。因为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当反式脂肪酸含量≤0.3%时,营养成分表就可以标注为“0”。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提出:我国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膳食中来源于食品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为膳食总能量的1%,大致相当于2克/天。
只要在建议摄入量标准之内,偶尔喝并不用担心,没必要给自己制造焦虑,毕竟快乐也很重要。不过,经常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对健康可没有好处,会增加血液中的坏胆固醇的量,降低好胆固醇的量,进而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1]所以,在喝奶茶的次数上可得悠着点。
目前市面上的奶茶也逐渐向健康角度倾斜了,有些品牌已经是真奶制作,拒绝奶精。如果你是奶茶控,也可以倾斜于选择现场制售的真奶茶。
02
流言:奶茶里的“珍珠”加了塑料?
分析:没有塑料,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圆产品,食用应注意安全。
奶茶里的“珍珠”吃进嘴里口感Q弹,因而受到很多人喜爱。
有人认为“珍珠”是加了“塑料”制作的,其实并不是。这种“珍珠”实际上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圆产品,常用的主要原料是木薯淀粉,加上黄原胶或瓜尔胶、焦糖色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制成,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需要提醒的是,“珍珠”有潜在危险,喝“珍珠”奶茶可得注意,要慢点喝,仔细咀嚼。特别是小孩子,避免整个咽下去导致呛咳甚至窒息。
03
流言:奶茶里的椰果是“椰肉”吗?
分析:椰果是经过加工后的产物,并非真正的椰肉。
奶茶、水果罐头里经常会吃到椰果,白色透明、弹性十足,口感很nice!它的名字叫“椰果”,很多人以为它就是椰肉。
实际上,椰果≠椰肉。虽然椰果没有国家强制标准,但是有进出口行业标准,标准中规定椰果是用以椰子水或椰子汁(乳)等为主要原料,经木葡糖酸醋杆菌发酵制成的一种纤维素凝胶物质,也称椰纤果、椰子纳塔或高纤椰果。[3]
所以,椰果是用椰子水或椰子汁为原料进一步加工而来的产物,并不是椰子肉。
04
流言:奶茶喝多了会变“奶茶血”?
分析:“奶茶血”的出现和奶茶没有直接关系,要注意日常饮食习惯。
有人说:“奶茶不能经常喝,否则血液会变成乳白色的‘奶茶血’。”
奶茶不能经常喝、大量喝,但“奶茶血”的锅奶茶可不背。传言中的“奶茶血”说的是乳糜血,是指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浓度过高,会在血液中形成甘油三酯(TG)乳糜微粒。特别是平时饮食油腻的人,容易出现“奶茶血”,和喝不喝奶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过,经常喝奶茶会增加患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发病风险,可得控制哦!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结论
奶茶和夏天很配,但也不能天天“吨吨吨”的喝,喝多可不利于健康。年轻人,还是要多喝水呀~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3/03-15/1207184208.html
[3]SN/T 4597-2016 进口椰果检验规程
作者|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陈 然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副研究馆员(科学传播)/高级工程师
文章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转载引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