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年前,上海图书馆在台北市立图书馆设立“上海之窗”,标志着上海与台北在图书馆领域开展交流合作项目的启动。此后,不论两岸关系如何起伏多变,两地图书馆之间的“书香合作”一直频繁融洽,成为了沪台交流中的亮点之一。在8月30日“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即将举办之际,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因疫情等原因暂停的两地图书馆馆员交换项目即将重启。
陈超告诉记者,自2003年以来,上海图书馆和台北市立图书馆一直保持着顺畅的合作交流。在图书交换、馆员交换、人员交流、古籍保护等方面交往密切。特别是2005年之后,两馆几乎每年都会交换馆员开展研修互访,近几年因为疫情等原因,交换馆员项目暂停。目前,经双方讨论决定,该项目在今年即将重启,今年9月台北市立图书馆计划安排1位馆员来到上海图书馆。
除了人员交流之外,沪台两地在图书馆界交流的不少成果已经落地。去年9月28日,位于浦东新区合欢路上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对外开放,成为市民阅读、休闲、打卡的热门地标。“在东馆的建设中,也融入了不少沪台两地交流的成果。”陈超告诉记者,2019年上图东馆建设期间,他前往台湾访问,与台湾同行们进行深入交流,参观了不少公共图书馆,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例如,陈超在十多年前访问台湾公共图书馆时发现,适老化服务做得很好,在书刊的放置位置、助老工具的配备、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等方面极为重视,这些经验也很快被大陆的图书馆所借鉴。而2019年他再次前往台湾访问时,发现当地图书馆界在适老化设置上已经升级换代,比如用“乐龄”来命名,所提供的服务也更多从老人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体现尊重,避免让老年读者产生被歧视的感觉。在上图东馆的建设中,也体现了“包容性”这一国际公共图书馆共有的价值观。
同样,上海图书馆在运营中所取得的经验也被台湾图书馆界所重视,例如上海图书馆率先运用的总分馆体系。在上海,不仅有上海图书馆东馆这样的大体量公共图书馆,也有一大批深入城市肌理的家门口阅读场所。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框架下,上海在社区、公园、园区打造了许多小而美的阅读空间。通过“一卡通”服务体系,市民可以方便地在家门口获得优质公共阅读服务。台湾图书馆界曾多次来沪考察,希望将这一体系带回岛内。
据统计,2013年至今,上海图书馆共向台北赠书809种,870册;共接受台北赠书678种,687册。在古籍保护方面,今年4月,268卷大型历史文献丛刊《孙中山文献集成》在上海图书馆发布。这一丛刊是由海峡两岸学者历时数年整理编纂完成,是目前规模最大、文献来源最广、文献类型最丰富的多卷本孙中山文献丛书。
8月30日,以“新趋势、新发展”为主题的“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在上海举行。凭借这一契机,两岸图书馆界的交流合作将再上一个台阶,让书香成为链接两岸人民情谊的重要纽带。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标签: